泾县丁家桥镇官庄村有一位57岁的“牛老板”,他就是汪*林。
2014年的一场意外,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被评定为肢体四级残疾。虽然遭遇不幸,但生活还要继续,他没有沉溺于伤痛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找新的生活出路。
由于汪*林文化程度不高,自身能力有限,且启动资金不足,只能从小做起。2020年,他听说养牛挣钱,于是用家中所有的积蓄买了五头母牛、一头公牛和几头猪仔,开始了养殖生涯。他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给水、喂食、扫栏、出牛粪……在养殖过程中许多问题接踵而至,汪*林遭遇到诸多挑战,如非洲猪瘟、牛炭疽病、口蹄疫等,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刚开始他选择请教兽医来帮助解决牲畜生病的问题,兽医们上门后只治病,对于牲畜常见病的防治,如怎么用药、用什么药等,都藏着腋着、不愿意传授。于是他通过向村委会农家书屋借阅、网络购买书籍等方式自学肉牛养殖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当牛出现一些常见病后,他亲自动手为牛治疗。第一次母牛要生崽时,他自己接生,由于缺乏相关接生知识,导致接生失败。但他并未气馁,继续坚持摸索和实践,几年下来,他成功的掌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肉牛养殖技术和常见病防治技术。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牛能手。
除此之外,汪*林还注重资源的自给自足和循环利用。他购置打捆机,免费将村民田间地头的秸秆打包后拉回家作为牛的饲料,既降低了养殖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今,汪*林的养牛场已经初具规模,大小牛共有19头,每年养牛收入可达6万元左右。他的成功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也为丁家桥镇的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汪*林笑着说:“如今政策好,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越来越有干劲,我虽然身体有小小的缺陷,但并不影响我对生活的热爱,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做乡村振兴的赶路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