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站无障碍
无障碍
长辈版
首页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求职招聘
专题专栏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砥砺奋进的五年】--残疾人康复篇:残疾人康复典型案例(三)家庭医生就是好,守护健康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2-11-08 12:29
来源:宣城市残联
阅读次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为有效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医疗卫生与康复服务需求,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宣城建设。自2017年以来,宣城市残联与卫健委共同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万芝兵,是广德市残联柏垫镇柏垫社区村民,在未生病之前,家庭条件就不好,一家五口,主要靠万芝兵修摩托车维系生活。但命运并没有给予这家人怜悯,1996年万芝兵患上了小脑萎缩的疾病,走路都难以平衡,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这样家里主要经济来源就断了。2016年父亲去世,母亲也中风了,家里有两个重度肢体残疾人,不仅生活十分艰难,身体也需要医疗照护,还要照顾儿子,一家人疾苦至极。
2017年,村医来到万芝兵家里,告诉他们,政府有项民生工程非常好,像万芝兵和其母亲万代娇这样的重度残疾人可免费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后,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做检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和精准康复服务。听到这个消息,坐在轮椅上的万芝兵高兴地扯了衣角擦了擦泛起的泪花,嘴里说道:“好,好啊,要不然我坐轮椅又住在村里偏远地儿,去一趟医院真是难上加难啊,如今,在家就能享受到医生照护,真是好。”
打那以后,万芝兵和其母亲就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郑医生。郑医生是个热心肠,既有耐心还很细心。考虑到轮椅上的万芝兵和其母亲外出不太方便,签约服务团队决定对他们开展上门服务。就这样,签约服务团队的胡医生和郑医生,扛着笨重的健康一体机,来到偏远的万芝兵家中,耐心的询问万芝兵和其母亲的身体状况,两位医生还一起弯下腰给他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采血等。每一次检查完离开时,他们都不忘对万芝兵重复一句话,那就是“有什么事,就给我们打电话”。结合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胡医生和郑医生评估了万芝兵母亲的康复需求情况,主动向残联帮助她申请适配轮椅;并且主动开车到广德市残联领了轮椅送到万芝兵家里,现场调试轮椅,手把手教万芝兵母亲如何正确使用轮椅。服务团队再三叮嘱万芝兵家庭:“凡事一定不要有负担,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给我们打电话,这个新时代,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好心人也很多,生活会慢慢好的,一定要有信心和勇气。”
2019年正月,万芝兵的母亲万代娇去世了,家里就剩下万芝兵和其18岁的儿子生活,但儿子常年在外,不能时常照顾万芝兵,万芝兵的生活更加艰难了。7月23日,万芝兵一不小心摔在了自家门口,愣是把头摔破了好大一个口子,血直流,万芝兵惊慌匆忙之际,首先想到是家庭医生郑医生,于是就打电话给郑医生,郑医生一听情况,赶紧联系了团队的胡医生,一起赶到万芝兵家里。因为6月的一场大雨,将通往万芝兵家里的一座桥打垮了,临时搭了一个桥,车辆无法通行,于是胡医生和郑医生拎着处理伤口的药顶着炎炎烈日,徒步1 公里多走到万芝兵家里,免费帮其处理了伤口。当时,站在一旁的万芝兵妹妹感动了流下了泪水,对两位医生连声感谢,那一刻,家庭医生真是与家人一样亲,在万芝兵心中同家人一样重要。后来连续几天,胡医生他们一天不落的免费帮万芝兵处理伤口,还买了水果探望。
祸不单行,对于行动不便的万芝兵接下来又遭遇了种种事情。8月18日,万芝兵独自在家烧开水泡方便面时,手一哆嗦,开水冲到了腿上,严重烫伤了腿部,家庭医生郑医生知道情况后,赶紧处理,但伤口严重,又正逢炎热的夏天,必须要住院治疗,可是万芝兵家庭实在不济。郑医生就想方设法,在柏垫社区居委会申请了300元救助,交上了住院门槛费,出院时,又主动先垫付了近700元的医疗费。考虑到独自在家的万芝兵生活难以自理,且经常受伤,实在可怜,郑医生及团队又主动找到柏垫镇民政所,想把万芝兵送到养老院安养,但因其有儿子,不能享受此项政策。郑医生又找到柏垫镇前程村私人养老院,经民政所多次协商,8月底,最终以最低费用将万芝兵送到前程养老院。看到多灾多难的万芝兵生活上有人照料,身体上有人护理,胡医生、郑医生终于松了一口气,欣慰的笑了。在万芝兵的心中,他的家庭医生胡医生、郑医生是一名好医生,更是热心肠的好兄弟。
郑医生和胡医生,不仅仅将家庭医生简单的看成一份工作,更是将其视作为民服务、守护健康的大任。他们用心的照顾每一位村民,特别是老弱病残的群众,就像郑医生所说:“我是一名村医,守护群众健康是我的职责,但帮助困难患者,是我这一生最乐意的的事儿。”在新时代下,有这么好的惠民政策,有这样好的家庭医生,是残疾群众的幸福。(广德市残联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顶部
打印
关闭
上一篇:【砥砺奋进的五年】—文体篇:残疾人文体典型案例 (四)王伟:一位走出山城的奥运健儿
下一篇:【砥砺奋进的五年】--就业篇:残疾人就业典型案例(五) “80后”残疾小伙 创业致富编织美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