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能够反映出城市的温度,社会的文明度能够反映出政府的高度。残疾人群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更加需要社会有温度的关怀。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宁国市残联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己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心全意服务残疾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五年来,残疾人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每年开展全市村镇残疾人精准康复与需求调查,入户调查率达95.32%;对符合“两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救助,把“两补”作为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一种主要形式。据统计,全市城镇和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有3780人。“十三五”期间有11342 人次困难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被纳入省民生工程。为3098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护理补贴,共计200多万元。为全市1.46万人次重度残疾人购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共补助279万元。
五年来,残疾人康复和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共有2500人次精神类残疾人享受药费补助,补助250万元;完成0-14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684人次,为残疾儿童配发矫形器64例、辅具55例。为困难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等各类辅具3700多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我市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建设,2019年宁国市骨科医院、宁国市智协少年儿童训练发展中心被省残联审批为残儿定点康复机构,2022年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被省残联审批为残儿定点康复机构,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残儿康复需求和康复质量;为残儿矫正鞋等辅具取模适配70人次,帮助残疾儿童进行辅助康复训练,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建成了19个残疾人之家,120个残疾人工作站,我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逐步铺开; 尽力解决好农村困难残疾人的住房难问题。“十三五”期间对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进行核查,共为161户农村困难残疾人无房户和危房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占全市危房改造总数7.25%,改造率达100%。开展“阳光家园托养”工作,共为440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补贴,补贴资金66万元。十三五期间春节慰问残疾人2035户,慰问金125万元。全国爱耳日期间,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杭州惠耳听力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宁国分公司为40多名退役伤残军人免费进行听力检测筛查,为他们采购发放40余台助听器。
五年来,残疾人教育就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认真做好适龄残疾儿童普查、登记和教育工作,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就近入学,我市共有127名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入学率达到98%。目前有65名残疾儿童在校学习,送教上门7名。通过采取各种形式,为75名困难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了上学资助,累计资助22.8万元。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采取税务部门代征方式,十三五期间共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75万元,为残疾人培训就业奠定了基础,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431人次,其中接待求职登记267人次,介绍残疾人就业380人次。开展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依托培训机构开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免费培训各类残疾人765名,发放残疾人创业就业项目扶持资金133万元。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帮助更多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每年会同人社部门共同举办了残疾人现场招聘会2次,用人单位共提供岗位490个,达成用工意向160余人。
五年来,持续开展上门办证便民服务活动。联合市医院专家组为全市19个乡镇上门评残办证1203份,通过组织市医院专家上门查阅病历、现场诊疗,为残疾人提供“足不出户”的残疾等级评定服务。
五年来,残疾人文体生活日趋丰富活跃。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男子F40级铅球项目中,我市运动员王伟代表安徽省参赛,以9米94的优异成绩获得宣城市首金。 7名智力残疾人运动员组团参加宣城市首届特奥会,获14金3银1铜的优异成绩后,又在安徽省第四届特奥会上斩获4金1银5铜;组织8名残疾人运动员在安徽省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荣获3 金1 银1铜;选派16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宣城市第三届残运会,共获得7个第一名、5个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肢残选手赵代兵获得电器装配项目全国第四名,为安徽省代表团赢得了有史以来最好成绩。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艺术化宣讲活动,组织广德残联艺术团来宁用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弘扬红色历史和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表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和感恩奋进的励志精神。
五年来,聚焦党建引领,统筹服务中心大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建立疫情及时报告制度,完善应急机制。对本单位及全市残疾人康复机构进行摸排,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抽调人员在小区卡点值班,做好人员进出登记,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高标准、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经常性开展联点共建、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征收征迁工作。同时,坚持每月走访,开展送辅具、家庭无障碍改造、上门评残、助学帮扶、就业培训推介等扶困扶志工作。针对重度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等需要照护群体,全市残联开展疫情隔离户中残疾人的数量调查摸底和照护工作,核查是否存在因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导致残疾人无人照料的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坚持深入一线,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全市残联系统深入各定点机构开展检查督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复训,严格认真按照有关复工复产、机构复训要求,加强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等指导,将疫情防控常态化作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内容,确保全市残疾群众生活安全有序。
五年来,残联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圆满完成了各级残联的换届工作。成功召开了宁国市残疾人第七次代表大会,同时完成了残疾人各专门协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配备了残疾人工作者。加强了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工作,配备了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145名,充实了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显现,最大化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作用,为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年来,残疾人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和保障。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提升残疾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大重大侵害残疾人权益的信访案件协调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加强法律援助救助,将残疾人权益保护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覆盖面,无偿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完善健全信访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情况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坚持完善走访残疾人和接待残疾人制度,设立残疾人法律服务站,各级残联、信访等部门联合推进残疾人信访案件有人问、有结果。累计为300多人次残疾人提供咨询服务。
新征程,再出发。未来五年,宁国市残联将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全面深入地分析研判我市残疾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考验,锤炼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全心全意谋划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我市残疾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