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七届残联任期的五年,是旌德发展增速快、发展质量高的五年,也是旌德残疾人事业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的关爱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忠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团结带领全体残疾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建设长三角休闲养生后花园,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旌德贡献残联应有力量。
一、强化理论武装,“自学+要学”的政治学教习惯渐进养成。县残联是党领导下群团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五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政治学教工作,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确保残疾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迈进。一是把牢政治建设这一根本,在笃行笃信中筑牢信仰之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残联系统党员干部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累计集中学教95次、发送学习提示信息68条、开展谈心谈话73次。二是把牢以上率下这一关键,在对标对表中筑牢政治忠诚。领导带头就是最好动员。我们强化党组示范带动,从党组书记开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围绕党建目标任务,挂图作战、销号推进,形成既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更要扑下身子、冲锋在前,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累计制定具体贯彻落实举措42条。三是把牢求真务实这一要求,在为残惠残中增强宗旨意识。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我们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始终把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挺在前面,聚焦群众关心“小事”自查问效,切实将残疾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累计开展政风肃纪自查62次,迎接县级巡察检查18次、警示教育78次、为残解困3355人次。
二、坚守民生根本,“特惠+普惠”的助残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惠残民生工程,让广大残疾人共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扩面实施康复民生工程项目。采用“一卡通”方式累计发放精神残疾药费补助127万元,其中扩面176人,自筹资金计17.6万元,做到“应补尽补”;残疾人康复救治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51.3万元,扩面33 人;残疾儿童辅具适配累计35人次、矫形适配29人次。二是精准实施困难残疾人补贴项目。针对性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9户,落实资金31.15万元;实施残疾人助学计划,资助残疾学生181人,落实资金18.5万元;实施“阳光家园计划”,落实补贴资金36.3万元。三是大力实施残疾人创业项目。组织15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咨询和对接服务,推介实现就业15人;成功举办10场残疾人培训班,620名适龄残疾人增强创业信心,提升创业能力;对口实施个人创业 340个、阳光大棚32个、辅助性就业机构4家,累计落实项目资金111.6万元。
三、紧扣服务关键,“共健+共享”的便残服务体系充满活力。五年来,我们围绕县委中心任务,聚焦残疾人权益保障,不断加大惠残政策宣传力度,丰富残疾人文体活动载体,努力满足残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是进一步优化为残服务环境。扩展全市首家政务中心残联服务窗口协同办理优势,进一步提高为残服务质效,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便民承诺,办理服务事项8000余件;实施“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事项42件次,上门免费适配轮椅等辅具342件。二是认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结合“五个一”和“全国助残日”等,开展线上咨询和康复宣传16次;深入县特教学校和定点康复机构,开展慰问168人次,发放慰问品折4.5万元;推动残疾人融入全民健身,80%乡镇全民健身广场、综合训练场配套无障碍设施;积极组团参加各级特奥会5次;积极挖掘残疾人原创作品参与各类比赛15次;积极推荐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典型参选,1名残疾人入选“中国好人”称号。三是扎实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累计监测410名适龄残疾儿童参加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聘请法律顾问,免费为残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全县8260名持证残疾人纳入法律援助信息库;牢固树立信访就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理念,严格落实领导接访和带案下访机制,强化信访维稳主责意识,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残疾群体基本稳定。
四、坚持固本强基,“有形+有效”残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各级残联、残协班子建设,结合换届及各类学教工作,加强干部管理、强化政治教育、严格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一是残联的力量配备进一步充实。县委、县政府注重残联干部队伍培养,持续优化和充实残联班子选配,县残联党组增加1名党组成员,充实班子力量,在市对县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前列,荣获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10个镇残联按时按质完成换届选举,残联理事长配备率100%,并根据工作需要设置1至2名工作人员。二是残疾人服务网络全面覆盖。68个村(居)残协召开残疾人代表会议,选举了残协领导班子,残疾人工作纳入村级事务清单;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同期换届,做到专人负责、活动有序开展。三是助残志愿服务氛围进一步浓厚。残工委成员单位多家协同参与助残志愿服务活动15次;安徽农村商业银行旌德分行捐赠轮椅50辆;40名残疾人自强模范自愿参加创业培训授课,分享创业经验;68个村(居)残疾人专委开展助残活动2600多人次,通过志愿服务的真心和真情,不断提高残疾群体温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