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五年来,在宣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残联的有力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全面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得到了残疾人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坚持政治引领,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更优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残疾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广泛争取支持”上下功夫。
一是紧紧依靠党的全面领导。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指导残联工作,并在“全国助残日”慰问残疾儿童;市政府主要领导“六一”慰问残疾儿童,并将残疾人康复中心纳入政府重点项目予以调度;市人大专题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市政协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残疾儿童康复提案办理。市政府出台《宣城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市残联与湖州市残联签订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宝山区残联就白茅岭、军天湖农场残疾人服务事项建立协作会商和互领互认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残工委的职能作用。每年定期召开残工委会议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重要问题,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职、合力推进残疾人工作。财政部门逐年加强残疾人事业资金保障和绩效管理,税务部门依法推进残保金征缴,民政部门主动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比对、推进老年残疾人托养和适老化改造,教体部门全面落实特教保障和残疾人高考便利条件、加强残疾人运动员选拔训练指导,人社部门扎实抓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卫健部门在残疾人康复、残疾评定等工作中积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乡村振兴部门持续加强易返贫致贫残疾人户动态监测、落实稳定帮扶措施,等等。各部门热忱为残疾人办实事、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情怀和责任更加彰显。
三是积极推动全社会扶残助残。各级各部门将扶残助残纳入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大力开展“阳光行动”“邻里守望”等志愿助残服务。积极开办电视台“手语新闻”、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开设残联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在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全社会扶残助残、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事迹。宣州区“扶贫助残、共享阳光”项目获得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二、狠抓政策落实,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更好
五年来,按照“普惠+特惠”的原则,切实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在“应保尽保优保”上下功夫,着力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一是全面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共对1.56万人次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1.09亿元,对1.36万人次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0.95亿元;全市8.4万名城乡持证残疾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4.6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两险”缴费减免或补贴的标准逐步提高。符合特困救助低保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有序实现了“应保尽保”。五年累计为3925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深入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帮助2436人次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二是切实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贯彻《宣城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市纳入建档立卡的17103名贫困残疾人2020年全部识别脱贫。持续开展易返贫致贫残疾人户动态监测,积极落实《宣城市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积极主动为原建档立卡户中的疑似残疾人开展上门评残办证服务,确保足额享受惠残政策。
三是多措促进对残疾人特惠救助。在落实盲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政府批准从2022年开始,宣城市区各类各级残疾人乘坐市内公交全免费。鼓励因地制宜探索残疾人托养服务保障,郎溪县建成运营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广德市采取分散购买服务方式为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每人每年6000元居家托养服务,绩溪县采取集中采购方式每年为80余名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定期上门服务。结合走访慰问、结对共建等工作,全市各级每年投入120余万元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疫情防控以来,认真开展对重度、精神、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残疾人家庭的上门探视,倾情做好心理疏导和帮扶救助,切实保障了残疾人群众的生命健康。
三、坚持精准实效,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渠道更宽
康复、教育托举残疾人的未来,就业让残疾人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五年来,我们持续在“精准实效”上下功夫,努力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切实保障残疾人教育就业权益。
一是残疾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相继出台《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宣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康复服务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宣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量化考核星级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宣城市落实安徽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作清单》,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高标准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大力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为残疾人免费签约家庭医生,保障残疾儿童和困难残疾人得到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主动学习长三角地区先进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广共享康复辅具服务。全市共发放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2.2万余人次、资金2200余万元;为3600余人次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将康复救助年龄放宽至0-14周岁,救助标准提高至1.55万元/人/年。全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均在97%以上。千方百计把 “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事”办成办好,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今年如期完成改造并挂牌投入运营。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考核连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宣州区实施特色“三免一补”重症精神残疾人免费住院项目,广德市创成“全国残疾预防综合实验区”,郎溪县、泾县等地康复机构在省级残疾儿童康复论文大赛中获得佳绩。
二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扎实有力。先后出台《关于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累计实施残疾人个人创业补贴项目3331人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实施阳光大棚助残设施农业项目381户,投入资金150万元;培育17家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2881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52人次。扶持并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17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市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3200余人,给予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354人次。市、县两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五年累计举办各类残疾人就业招聘会16场次,成功推荐就业300人次,为244名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开展了就业服务。组织参加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3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是残疾人教育服务全面保障。认真开展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核查,累计为5108名残疾少年儿童制定“一人一案”,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进特教学校等多种形式促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超过98%。每年及时为残疾高考生开展现场鉴定,帮助其获得高考便利。对义务教育至高等教育所有阶段的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按照500—4000元的标准给予助学帮扶,五年累计为5589人次的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金近500万元。开展青壮年文盲扫盲培训300余人次。
四、坚持平等共享,残疾人融入社会路径更广
一是残疾人维权服务机制畅通。坚持上门走访和公开接访,落实残疾人法律援助制度,推进残疾人信访事项有人问、有结果。市县两级12345热线知识库上传惠残业务知识400余条。加强重点时段信访稳定,积极协同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排管控,妥善处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到期更换等信访事件,有效化解矛盾隐患,严防群体访、越级访发生。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职责,持续开展残疾人学法用法专项行动。
二是残疾人文体服务成效显著。推动残疾人体育健身纳入全民健身计划,以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等为载体,组织残疾人走出家门,就近就便参与文化体育生活。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等基层群众性文化项目,建成2个省级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每年组织市、县残疾人读书达人比赛,并选送优秀选手参加全省比赛;组团参加第九、十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积极举办综合性残疾人运动会,大力选拔运动员参加全省、全国残疾人运动会。2021年选送3名运动员参加第11届全国残运会、喜获金牌零的突破。2022年组团参加第8届全省残运会,获得8金8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争取将残疾人体育赛事纳入《宣城市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奖励办法》,实现了“同等赛事、同等奖励”。
五、坚持强基固本,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更牢
一是强化学习教育管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注重党员干部日常廉政教育,结合政府能力提升年、百名科长“五比五评”等,不断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市残联2018年获评市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好”等次,2019年、2020年连续获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二是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学章程、明定位、强三性”专项活动,主动向地方党委和组织部门汇报落实协管职责,圆满完成县乡村三级残联组织换届。市本级及7个县市区残联均出台了残联改革方案。市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组织带动力逐步增强。乡镇残联理事长和村(社区)残协委员配备率达100%。全市共建成残疾人之家95个、残疾人工作站865个,实现了服务“全覆盖”。建成1个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2个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15个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2021年,全市2人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7人获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1个集体获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单位,6个集体获得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表彰。
五年来,在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新时代建设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全国脱贫攻坚典型陈长红、全国残运会金牌选手王伟、中国好人董志强、自身创业有成并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程报童等典型模范,他们是全市残疾人的优秀代表!他们身残志坚、顽强拼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传递了催人奋发图强的正能量。
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为主线,以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重点,深入实施“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奋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