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公共卫生工作方式,特别是当前抗击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斗争中,坚持预防为主,在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已经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
70年来,从抗击“细菌战”、讲卫生除“四害”、“两管五改”,到农村“厕所革命”、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等城乡环境治理;从“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讲一树”、“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到提倡分餐公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弘扬文明新风等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从开展卫生城市(镇村)创建,到全面开启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动员“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推进健康融入一切”的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爱国卫生工作始终立足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它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4月,我们迎来了第34个的爱国卫生月,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重温一下我市爱国卫生运动近年走过光辉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宣城市爱国卫生工作揭开新篇章。在城镇,以开展“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和“除四害”为重点;在农村,以开展改水改厕为重点,喝卫生水、上卫生厕所、居住卫生环境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2000年,宣城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城镇创建、农村改水改厕、公共场所控烟等爱国卫生活动,在抗击“非典”、H7N9流感、甲型H1N1流感、消除疟疾和血吸虫病等疾病防控斗争中,尤其是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不断掀起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新高潮。
1989年初,原宣城地区卫生局设置“防病科”和“爱卫办”,将公共卫生工作从局医防科进行分立单设,成立了以政府分管专员(市长)为主任、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6年,市编办批准设立副县级市爱卫办,全市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及单位四级爱国卫生组织网络体系。
2020年,为加快推进健康城镇建设,市委编办批准设立宣城市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中心。
2021年起,全市将逐步建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筑牢夯实公共卫生社会动员基层网底。
为进一步加大文明、卫生创建力度,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健康宣城建设,我市加大了爱国卫生法制建设力度。
2016年5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意见》,出台《宣城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宣城市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宣城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办法》,2017年1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
2018-2021年,市政府相继出台《宣城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宣城市养犬管理办法》等城市管理制度文件。
2020年,市文明办、市爱卫办印发《宣城市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实施方案》。
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宣城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实施意见》,其中《宣城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12345”重点任务和要求。
1988年起,开展以整治环境卫生、花园式单位创建为内容的3月“文明礼貌月”活动。
1989年起,每年4月开展主题鲜明(如环境整治、除四害、控烟、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的爱国卫生月活动,迄今34年。
如,2019年4月,我市举办了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大型广场活动,全面展示爱国卫生运动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2008年起,以县区为单位,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2008年起,全面落实控烟履约,每年组织开展“5.31”世界无烟日“进校园”等宣传活动。全面开展无烟医疗机构、无烟学校等创建。开展烟草流行水平监测,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戒烟门诊,提供戒烟干预服务。
2011年起,每年9月下旬开展不同主题的安徽省爱国卫生法治宣传周活动。
2014年起,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市文明办、市爱卫办多次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社会动员。
2019年,全面启动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到2021年,全市无烟党政机关达到310家,建设率达到70%。制作并发放“禁烟标识”2万余份。
2020年,市文明办布置在五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993年,郎溪县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ES)农村改厕项目,三年内改造“双瓮式”卫生厕所3.5万座。
1997年,市政府投入资金60万元,用于农村改厕工作。
1999年,原宣州市、宁国市接受全省卫生城市大检查,原宣州市被评为全省“灭鼠先进城区”。
2005年起,中央财政连续7年安排重大公共卫生专项6187万在我市实施农村改厕项目,共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0.2万座。
2006年,市政府成立“三改(改水、改厕、改居住环境)”领导组,高位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连续3年投入农村改水资金达到2.85亿元,农村改厕资金4679.8万元。
2011-2013年,组织实施血防改厕民生工程项目,共改造宣州区、泾县血防区厕所1.4万座。
到2021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1%。通过30多年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卫生,明显的转变了群众的卫生观念,有效控制了霍乱、菌痢、肝炎、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生与流行。
2019年,连续2年全面推进全市医疗机构“厕所革命”行动。到2020年末,所有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干净、卫生、整洁”的要求,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感受。
2010年起,市爱卫会牵头组织实施2010-2012年、2015-2020年两轮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经2020年末终期评估,13项行动指标全部达标或超标完成。
2017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宣城市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城乡住建部门牵头,全面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垃圾、污水、厕所)行动。
2018年起,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多轮次“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
1988年起,每年组织开展春、秋季灭鼠等“除四害”活动。
1990-1995年,原宣州市组派人员参加全国爱卫会组织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
2000年起,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启动卫生城(镇、村)创建活动。
2010年,宁国市启动、创成安徽省卫生城市(2010-2012)。
2015年春季,组织开展市区“万人卫生大扫除”活动,全面推进实施以清理孳生地为主、化学防制为辅、重点场所建设“三防”设施等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措施。
2015年5月,经省爱卫办评估,城区鼠、蚊、蝇、蟑螂及防制设施建设达到病媒生物防制C级水平。
2015年,宣城市启动、创成安徽省卫生城市(2013-2015)。
2016年6月下旬,开展“6.20”洪灾后救灾防病爱国卫生运动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多轮次环境卫生及除“四害”督查活动。
2017年,宣城市、宁国市高位启动,并首创首成“国家卫生城市”(2015-2017),成为安徽省第3、4个国家卫生城市。
2018年,市爱卫会下发《宣城市卫生城镇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加快推进全域卫生创建行动力度。
2019年,广德市、绩溪县及广德市东亭乡等2县、4个乡镇获得“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017-2019)称号。
2020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两创一提升”推进大会,拉开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序幕,组织开展了春、秋季集中灭鼠、夏秋季灭蚊蝇等专项活动,年内顺利通过省爱卫办组织的病媒生物达标验收及暗访等省级复审评审活动。
2021年4月,宣城市、宁国市800分以上高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国家暗访评审。
2016年以来,推动创成了一批省级、市级卫生镇、村(社区),全市实现了“省卫生县城全覆盖,国家卫生县城、乡镇‘零”突破,国家卫生城市全省领先”的长足进步。
201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印发《健康城市2020行动方案》,从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文化五个维度,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2020年,市爱卫会印发《宣城市健康细胞测评标准及管理办法》,发布8类健康细胞、3类健康支持性环境指导标准。到2021年,全市建设各类健康细胞场所达到3507个,其中:健康社区(村)268个、健康学校166个、健康机关203个、健康家庭2147户。各地广泛开展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健康自测点(健康小屋)、健康科普馆、健康文化墙等建设,不断加大推进健康融入一切。
2020年,市政府印发《健康宣城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等16项全民健康行动。
多年来,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取得了“消除碘缺乏病、消灭丝虫病、消除疟疾和基本控制血吸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卓越成效;取得了“2000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肝炎、乙脑、流脑及虫媒传染病等传染病发生与流行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传染病防治巨大成效;取得了全面控制“钩虫、蛔虫、绕虫、丝虫”等常见寄生虫病显著成效;多次成功处置霍乱、甲流H1N1、粒细胞无形体、H7N9、SARS、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疫情。全域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促进县区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创建活动,倡导“三减三健”,组织全民参与“万步有约”活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以来,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组织部署爱国卫生“六大行动”及冬春季、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严守社区基层防线,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构建起群防防控的社会防线。
——下面几组数字,带您了解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成效
到2020年,
环境治理成效——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7.14%
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74.8%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1.43%
人均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保持领先
AQI空气质量指数持续保持全省第二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94.97%
健康治理成效——
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24岁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7.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5%
甲、乙传染病发病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
重大慢性病发病“井喷”趋势有所减缓。
来源:健康宣城HealthyXuanChe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