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为工作指导,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全市残疾人事业取得可喜成绩,顺利创成“全国无障碍环境县”,大力建设“全国百家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通报表扬。
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全市残疾人事业工作环境不断优化,扶残助残蔚然成风,市财政、卫健、教体、人社、民政等整合项目、资金,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及精神文化方面获得全面支持,广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成功申报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解决残疾儿童家庭外出康复负担;社会组织开展扶残助残活动3000余场次,形成了全社会办残疾人事业的工作合力。
兜底保障弱势群体
五年来,我们始终将“兜底保障”放在第一位,累计为23944人次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29312人次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应补尽补。市财政为20013人次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37486人次重度残疾人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规范实施了16-59周岁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指导264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同时开展结对帮扶、慰问等活动,让残疾人感受社会温暖。
预防康复齐抓共管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预防残疾的发生发展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全力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作为安徽省和全国中部地区的样本点,广德先后两次接受了国家专家组的调研评估并获得充分肯定。五年来,共为8053 名孕产妇开展免费唐氏筛查,向1120名孕产妇提供免费无创基因检查,为560名孕产妇发放产前诊断补助。为7万余名0-6岁儿童开展残疾初筛。高质量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在宣城市率先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行“双提高”,共为854人次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累计为残疾人免费适配轮椅、假肢等辅助器具2254件,为4万余人次的重度和精神类残疾人统一代缴签约家庭医生有偿服务包。柏垫镇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入选全国10个优秀团队典型案例。
融合平等促进就业增收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推进融合平等,全力保障残疾儿童及残疾家庭子女教育权利,全面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新动能。五年共为2030人次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200余万元,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387名、阳光大棚助残设施农业项目47个、盲人按摩机构3个、阳光助残就业扶贫基地11个、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1个,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15场,829名残疾人受训1500余名残疾人参加人社局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在宣城市范围内率先开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厂,并出台《广德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资金扶持补贴暂行办法》,鼓励社会力量新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自强不息推动自我发展
五年来,市残联多种渠道宣传残疾人政策,刊播我市残疾人先进典型、爱心助残、惠残政策等内容,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让残疾人群众能够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成功举办广德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实现了“我们欢乐、我们分享、我们共赢”的目标,组队参加安徽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3枚金牌,创造了广德参加全省残运会最好成绩。鼓励指导广德残疾人爱心艺术团开设残疾人文化基地,为进一步繁荣我市残疾人艺术、培养艺术人才打下基础。
健全网络打造全域服务
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基层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基层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均配备了1-2名在编的专职残联干部, 137个村(社区)残协工作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管理,5个专门协会活动开展规范有序。9个乡镇挂牌成立残疾人之家,137个村(社区)挂牌成立残疾人工作站,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康复、培训等各项服务。每年完成近1.5万持证残疾人信息、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党的二十大提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行动遵循。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为抓手,倾心解决残疾人的各项需求和困难,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助力广大残疾人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向阳而生,逐梦而行,不断迸发生命的光彩。